
大慶油田力神泵業“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
這里是大慶油田力神泵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這家既不沿海、又不沿邊的內陸企業,2012年海外收入卻達到了4.25億元(人民幣)。作為大慶油田下屬的國有控股公司,這家公司生產的潛油電泵和螺桿泵不僅滿足了國內各大油田的生產需求,還遠銷蘇丹、印尼、阿曼、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在許多國際大油田里打下了“中國制造”的烙印。
【解說】2000年前后,力神泵業的前身大慶油田潛油電泵技術服務公司曾連續近10年虧損,年補貼額最高達到了2100多萬元。國內油田市場趨于飽和,產品單一,技術服務水平很難與國際接軌,使得企業面臨生存考驗。是“維持現狀,最終‘平穩’地淹沒在歷史大潮中”,還是“大膽轉型、探索全新的發展道路”,“大慶人”果斷選擇了后者。
【同期】大慶油田力神泵業有限公司蘇丹項目部經理宋玉軍
我們在國內市場基本達到飽和的情況下,也是為了職工、為了企業以后的發展,我們就采取了走出去的戰略,把我們的眼光瞄準了世界市場。
【解說】在2003年前后,國有企業“走出去”自謀生路,在許多人看來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作為國有特大型企業——大慶油田養活一個不到2000員工的下屬企業也不是什么難事。然而大慶油田和力神泵業的領導層一直認為,只有“走出去”,企業才能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國有企業的未來在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由工廠型向公司制轉變;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由服務國內向成為全球石油人工舉升裝備集成供應商轉變,成為力神泵業公司三個重大轉變。
【同期】大慶油田力神泵業有限公司蘇丹項目部經理宋玉軍
我們在走出去的時候,最初期也就是蘇丹市場,從我們來講,遇到的最大困難可以說是技術上的困難和市場運作上的困難。再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人員沒有去到非洲過,在非洲干旱或者非洲氣候油田的環境下,我們的設備也經受著很大的考驗。但經過了不到一年多,我們就適應過來了,并且在極短的時間之內找到了切實的方法達到了用戶的滿意,也就使我們在當時站穩了腳跟。
【解說】產品走出去,攫取第一桶金,后期技術服務跟上去,獲取更加可觀的持續受益。在大慶油田裝備制造集團研究院,有一個20多人的科研團隊,常年為力神泵業提供著強有力的技術保障。經過不斷的探索積累,目前大慶油田研發的高溫機組、防沙防漏防腐、排水采油、稠油熱采等潛油電泵技術已經形成其自主品牌優勢,可以與世界上該領域最知名的公司同臺競爭。
【同期】大慶油田裝備制造集團研究院采油裝備二室主任劉成
這些技術都是目前潛油電泵發展的前沿技術,也關系到將來潛油電泵的一個發展方向。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具備了和國際上斯倫貝謝、貝克休斯同臺競爭的一個技術能力。
【解說】據統計,2012年,力神泵業公司產品已出口到蘇丹、印尼、阿曼、哈薩克斯坦等12個國家,并在海外建立了多個銷售中心、技術服務中心。力神泵業公司2012年整體收入6.5億元人民幣,其中海外收入4.25億,占總收入的65%以上。
【記者出鏡】新華社記者馬迪
從表面上看,力神泵業的產品打入國內外的各大油田,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而當你深入了解這家企業時就會發現,走出大慶、走出國門的并不僅僅是幾種產品。大慶油田成熟的管理模式、高端的技術人才、先進的技術,以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都隨著大慶油田“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實施,被更多的國際大油田所接受?!癕ade in China”不再簡簡單單是一句“中國制造”,它代表著中國國企的實力、作為以及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景。
【解說】其實,力神泵業開拓海外市場,只是大慶油田走出去發展戰略的一個縮影。2012年,大慶油田有160多支隊伍奮戰在海外市場,海外業務規模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收入實現93億元。特別是與印尼國家石油公司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開創了國際油氣合作的新模式;工程技術業務中標魯邁拉16口深井大包合同,續簽了委內瑞拉物探項目;工程建設業務簽約土庫曼斯坦等3個項目的PC 合同,鉆探工程公司海外隊伍達到102支;新中標海外項目9個,完成新簽續簽合同額5.5億美元。大慶石油人說:“大慶過去的資源在于地下的石油,而未來的資源在于雄厚的物質基礎、人才、科技、品牌和大慶精神,有了這些支撐,可以在海上再造一個大慶,在國際市場再造一個大慶,這樣大慶的輝煌才會永不落幕?!?/FONT>